海鲜季来临,认清这些传言才能放心吃海鲜

  • 发布:2015-09-05 16:49:33  
  • 点击:0  
  • 来源:www.wangdanian.cn

9月金秋送爽,天气渐渐凉爽起来,休渔期也结束了,各种肥美的海鲜陆续上市,蟹肥虾香,生蚝味美……然而,在大啖海鲜之前,关于吃海鲜的“是是非非”,我们还是先来辩识一下真假对错,这样才能吃的安心。

海鲜季,认清海鲜传言

鱼头虾头重金属含量高尽量少吃?

有一定道理

近年来常有“铜污染的蓝色生蚝现身大排档”、“鱼头虾头富含重金属”等新闻见诸报端。事实上,排放至近海的一部分重金属会在海产品的体内富集,最先接触污染物的是定居性贝类,如牡蛎、蛤蜊等,而处于食物链高端的金枪鱼体内的有害物质要比小鱼小虾或贝类更多,鱼头更是高富集部位。

专家建议大家食用贝类海鲜(如牡蛎、蛤、贻贝)时,最好只吃肌肉的部分,去除内脏团;鱼类尽量少吃鱼头,大型鱼(如金枪鱼、鲅鱼、多宝鱼)的重金属含量比小鱼(如秋刀鱼、黄花鱼、沙丁鱼)相对较多,要少吃;虾虽然相对比较安全,最好也不要食用虾头。

先吃抗过敏药,就能防海鲜过敏?

用处不大

人们吃海鲜会过敏,是因为海鲜中含有过量组织胺会造成的。少数人因天生缺少分解组织胺的酵素,吃了现捞的新鲜鱼或海鲜,就会引起过敏。不同的海产品所含的异种蛋白和引起过敏的机理不尽相同,仅仅是皮肤瘙痒或拉肚子的轻微过敏反应,可自行缓解,不需提前服药;而过敏症状较重(如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的人群,需切断过敏原,单靠药物不能预防。

此外,部分海鲜如虾、蟹、金枪鱼等,含有较高的组氨酸,可能影响抗组织胺类的抗过敏药发挥作用,服药期间应少吃或不吃海鲜。对于可能引起的严重过敏症,不提倡吃抗过敏药的做法。

螃蟹是避孕药喂大的?

可能性比较低

首先,从生物学角度说,避孕药是对高等脊椎动物使用的药物,对螃蟹这种低等无脊椎动物效果不大。其次,人们最喜欢的蟹黄和蟹膏乃是螃蟹的性腺,投放避孕药有可能会抑制性腺发育,得不偿失。再次,避孕药本身的价格很贵,而螃蟹的养殖面积很大,水是流动的,哪怕真能发挥药效,也需要极大的药量,对养殖户来说,这样做很不划算。

海鲜与柿子同食会肚子疼?

有一定道理

螃蟹与柿子不过量吃对身体影响不大

有一定道理,但关系不大。海鲜富含的蛋白质会与水果和茶叶中的鞣酸结合,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引发食物中毒。而且,形成的鞣酸蛋白再与果胶、纤维素黏在一起的话,有可能会形成结石。但是吃生柿子、大量吃柿子、空腹吃柿子或者与大量的牛肉、鸡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同食,都有可能导致肚子疼。所以只要把螃蟹煮熟,不过量吃柿子,对身体就没有太大影响。

吃海鲜喝啤酒会诱发痛风?

有可能

海鲜加啤酒之所以被称为“痛风套餐”,是因为某些鱼类(比如沙丁鱼、凤尾鱼、三文鱼等)、贝类以及虾蟹有较多高嘌呤,如果大量饮酒会使得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同时酒中的乙醇不利于尿酸的排泄,就有可能诱发痛风。可以说,酒精与海鲜都是痛风的高风险因素,加在一起是“雪上加霜”。但健康人群则不必有此忧虑,两只螃蟹一壶酒不必过度担心。不过专家也提醒,不仅是啤酒,各类含酒精的饮料,如果不注意饮用量,也可能成为痛风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

生吃海鲜,寄生虫、细菌隐患大?

正确

海鲜中的寄生虫和细菌较多,最好不要生吃。不少沿海居民将刚刚打捞上来的海鲜直接蘸芥末生吃或稍微煮会儿就吃,醉虾醉蟹更是江浙人最爱的美食。但有研究显示,生的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中会含有副溶血性弧菌,吃没有熟透的海鲜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腹泻、腹痛和呕吐等症状。

副溶血性弧菌耐热性强,80℃以上才能杀灭;而潜在的寄生虫卵以及加工过程中沾染的病菌,一般要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能彻底杀灭。醉虾醉蟹仅仅用高度的白酒浸泡,不能杀灭致病微生物。因此,建议不要吃生海鲜,一定要彻底煮熟;死虾蟹和贝类最好不吃。

海鲜+维生素C=砒霜?

网上传得很火的:“海鲜中富集的五价砷化合物可能会与水果中的维生素C反应,产生剧毒的砒霜。”实际上,正规渠道出售的海鲜都会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测,砷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公斤0.5毫克,按此推算,要达到中毒效应,需要吃150公斤海鲜和十几斤水果,这远远超过胃的承载力。

而推荐成人每日维生素C的摄入量为100毫克,成人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1克/天,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维生素C,胃肠道便会产生自我保护功能:维生素C的酸性可刺激肠道蠕动,造成腹泻,将多余的维生素C排出体外。故人体内不太容许大量的维生素C在肠道中同五价砷产生化学反应。且维生素C的还原功能并不是很强,在消化道内不足以将大量的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

吃海鲜会影响伤口愈合?

错误

忌食发物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很多时候患者会被告知不能吃“发物”例如羊肉、鱼、海鲜、鸡蛋等,不然不利于疾病治疗和机体康复。然而,到底何谓“发物”,经典的传统医学典籍上却似乎没有明确说明。

伤口感染与病原微生物污染和孳生有关,消毒和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是防治感染的关键。目前没有证据提示食物会增加伤口的感染率,其中自然包括那些“发物”在内。当然,如果某些食物会引起过敏,那么无疑应当避免摄入,这无论对健康人还是伤口愈合期的患者来说都一样。

对于较轻的浅表外伤对全身的影响微乎其微,愈合时并不要求动员很多的营养储备,这种外伤不必刻意追求高营养,同时,“发物”这些高脂高蛋白或刺激性食物也不会对愈合产生不利影响。而重大外伤或大手术后的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机体以分解代谢为主,此类伤口的愈合需要动员大量的营养储备,此时应对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发物”们反倒是患者应当重点摄入的对象。

来源:《生命时报》、凤凰网 编辑:旺大年舟山海鲜